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,是一个依托大科学装置,以重离子核物理及交叉学科为主要研究方向,相应发展粒子加速器及核技术的基地型研究所。多年来,研究所不断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,面向学科前沿,形成了一个以重离子物理为核心,既可对微观世界的强子、原子核、原子、分子、团簇,到宏观世界的等离子体、天体、宇宙,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,又可在能源、材料、生物、人口健康等领域直接造福人类的多学科群,取得了以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和研究25种新核素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,成功实现了重离子束临床试验治癌,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第4个用重离子束治癌的国家。重要成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、国家自然科学二、三等奖和科技进步一、二、三等奖等一系列重要奖项,先后八次被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、基础研究十大新闻、十大科技进展以及全国十大新闻之一。
同时,研究所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,先后与国内10余所著名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签署了人才联合培养协议;分别与国外多家学术机构签署了长期科技合作协议,是中国参与“反质子与离子大科学装置(FAIR)”国际合作研究的协调单位。
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,目前承担包括国家“973”计划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项目,三分之一以上的科研人员具有博士学位,有上岗研究生导师79人。其中,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,“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4人,“973”首席科学家2人,“国家杰出青年基金”项目获得者7人,中科院“百人计划”项目支持者19人,“西部之光”人才计划项目支持者51人。聘请了5位国际著名的外籍物理学家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,37位海内外知名专家为客座研究员。
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招收硕士、博士研究生和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。现有博士研究生培养点7个,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5个(含全日制专业学位点4个)。